律师平时业务繁忙,如果电话没接人听或者繁忙,您可以在线留言,我们会尽快的回复您!
如何认定金融机构失职导致被诈骗造成重大损失的?
来源:武汉律师浏览次数:17 时间:2021-11-23 15:43
中国有许多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基金公证人。商业银行的主要义务是存款和贷款。银行放款时,要考察借款人的还款能力。金融机构是否会构成玩忽职守、被骗罪?接下来由小编为您解析这一相关方面问题,如果您还有什么其他问题的话,欢迎到本站相关专业的律师进行专业领域的问题解析。
一、金融机构可以构成失职被骗罪吗
金融机构可以构成失职被骗罪。金融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造成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会构成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七条 【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与玩忽职守罪的界限
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与玩忽职守罪在客观上都表现为行为人在工作中严重不负责任,不认真、不正确履行依其职责应履行的义务,在主观上都由过失构成,但两罪是有本质区别的,区别的关键在于:
(1)犯罪主体不同。两罪的主体虽同为特殊主体,但特指的对象不同。本罪的主体为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而玩忽职守罪的主体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犯罪的客观方面有所不同。本罪的玩忽职守行为表现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犯罪结果是造成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而玩忽职守罪的玩忽职守行为表现在国家机关的工作中,犯罪结果是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3)侵犯的客体不同。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财产利益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交易秩序,而玩忽职守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根据《刑法》的规定,金融机构的直接负责人也是构成玩忽职守罪和被骗罪的主体之一。金融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骗,给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将构成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以上就是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大家。